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莆田六中 >> 校友天地 >> 书画展览 >> 正文
著名书画家陈鹤
【发布时间:2017-03-22】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序 方纪龙

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自屈原起,历代名家辈出,灿若繁星。由于汉语方块字的特点,中国诗歌与世界上其它语言文字迥然不同,它具有谨严规范的形式美,凝炼工整的语言美,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诗到唐代达到最高峰,收入《全唐诗》者达万余人。历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几乎人人能诗,其中不乏诗坛高手。诗要写好不容易,首先要有才气,其次要有深厚的文字和文学功底,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陈鹤之画名和书名,莆田文艺界皆知,但其诗词成就却知者不多。他的诗词造诣之深,莆田其他同辈的书画家无法望其项背。陈1908年出生在莆田涵江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并无家学渊源,但他敏慧好学,十分刻苦,少年时期就熟读大量古文和诗词。故此,学殖深厚,才思敏捷,往往出口成章。清末道台程淯见其诗作赞曰:“江东罗隐,终必成名。”那时他年仅18岁。
陈鹤之诗蕴藉温雅,敦厚清新,词藻富丽,用典无痕。虽是临场应景,率而操觚,即成佳构。
陈先生一生所作诗词有数千首。抗日战争时期的早期作品大多散失。“文革”后,康永福先生曾应陈之嘱用蜡板刻印三册,二册诗,一册词,计有二千多首。他是画家,题画诗数量最多,他最爱画“梅兰菊竹”四君子的题材,咏物抒怀,寓意深远。他擅长山水画,咏景诗往往不同凡响,最脍灸人口的是:《莆田廿四景》诗。在《东山晓旭》一诗中他写道:
红漫卿云冉冉翔,东山极目望扶桑。
苍茫海岱曙光动,丞石葵心向太阳。
东岩山位于莆田城区西北角,古称乌石山,亦称麟山,因可眺望东海观日出而闻名。陈先生曾在省立十中就学,后来又执教于中山中学,多次登临东岩山,因此对其美景有深刻的感受。诗人头两句是写日出前东海的景致,卿云,或作庆云或景云,古人以为瑞气。《史记》中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扶桑:古谓日出处。《淮南子》中云:“朝发扶桑,日入落棠。”这两句是说:我伫立于东岩山上,极目眺望日出之处,只见得若烟非烟、充满瑞气的云彩在缓缓浮动,渐渐地透满红霞。第三句中的“海岱”,原指古代禹贡青徐二州之城,地点在东海与泰山之间,这里泛指东海。这句是写日欲出时海面的壮丽景象,把“晓旭”的侧重点放在“晓,字。诗人不正面描绘出日时的美景,却用“曙光动”,使读者产生不尽的联想:曙光为什么会动?不是吗?曙光一动,一轮火红的太阳马上就要从碧波中冉冉升起。东岩山有二块巨石:左丞石和右丞石。陈先生最后一句不写阳光先照射到丞石上,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说这两块石头像葵花一样朝向太阳,可谓匠心独运。
陈先生咏廿四景的诗重写的不多。或许他对东山有特殊的深情,后来他又重写了一首《咏东山晓旭》:
松风谡谡雾濛濛,独伴山灵望晓空。
未许火珠沉碧海,腾波一瞬满天红。
此诗即用另一种手法,头两句写东山高挺的松林与迷濛的烟雾,末句“腾波一瞬满天红”,何其生动!何其壮观!
陈鹤中学毕业后,曾在涵江培原、铸新小学执教。在小学任教的几年间,他边教边自学,除画以外,兼攻书法和诗词。当时他对魏碑很感兴趣,就拜关其忠先生为师。
关其忠(1868—1934)字介堂,江口下坂人,光绪壬辰秀才,丙午优贡,曾在厦门集美女子师范、涵江中学任教。精诗文,著有《蒲香室文存》四卷。书法初学欧阳询,继习李北海,后致力于魏碑,融《郑文公》、《六朝造像》、《崔敬邕》、《石门铭》等为一炉。其书风凝重雄奇,方园兼备,朴茂多姿。
关比陈年长整整40岁。他告老回原籍后,陈鹤经常步行到江口求教,成为忘年之交。陈鹤对这位在书法和诗文方面悉心教诲的恩师感激肺腑。然而他1933年去上海时关先生还在世,美专学成返乡时老师却已作古。这种痛失良师之哀愁常在陈鹤心中回荡。1982年,75岁高龄的陈先生到江口时特地去瞻仰恩师故居,感慨万千,归后作《临江仙》一词:
桥畔书楼长锁,江中潮水时回。
玄亭问字昔相陪。
传经今不再,承尘梦徒哀。
恩重春风化雨,未抛樗栎凡材。
暗期克上柏梁台。
三和读碑记,垂泪湿青苔。
开头两句是说作者伫立在江口著名的迎仙桥上远眺已经“长锁”的恩师书楼,心中顿时涌起“人去楼空”的无限惆怅。这书楼,是如此熟悉,半世纪前的往事又历历在目。再俯视桥下滔滔东逝的江水,这种感伤又更深一层;海潮有去有回,日日如斯,而人一尘化何时能回?接下三句进一步追忆当年向老师“问字”、“取经”的美好时光。昔事如烟,已化作拂之不去的浓愁。与良师相陪的那份甘甜,只能在梦中徒劳地寻觅。下半阕头三句是对师道之颂歌。樗栎(chū lì)都是极普通的乔木,诗人以此自比,乃谦逊之词。克:能也。柏梁台: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后人借喻为最高层次的文坛诗苑。这一系列的生动比喻勾划出为师者心灵深处的崇高;对平平凡凡甚至成绩很差的学生不但没有抛弃,而且还暗中祈望他们能青出于蓝,攀登知识的最高峰。最后二句诗人回忆起与恩师读碑时三次唱和的往事,热泪不禁簌簌而下,连地上的青苔也沾湿了。书楼“长锁”,门庭冷落,遍地青苔,这如何不令人感慨盈怀!
此词气脉贯通,笔力酣畅,气完神足,对恩师思念之情层层加深,到“垂泪湿青苔”嘎然而止,达到高潮。
诗贵有情。《庄子·渔父》篇中曰:“为精不诚,不能动人。”陈先生对恩师精诚之情动人至深。人们不禁联想到欧阳修与苏轼深谊的千古佳话。欧公对苏子寄厚望,曰:“我老将休,付子斯文。”欧去世时苏洒泪祭曰:“上为天下恸,恸赤子无所仰庇;下以哭其私,虽不肖而承师教。”陈鹤对关先生的师生之情如出一辙。
为师者,虽两袖清风,一生淡泊,象春蚕一样地吐丝,如烛光一样地照亮他人。老师对学生别无所求,最大愿望是希望莘莘学子能勤奋学习,德才兼备,以后能超过自己,成为国家民族有用之材。这是何等的无私!为学生者,不辜负老师一片苦心,勤奋学习,为国家多作贡献,成名之后不忘师恩,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一种美德。
陈鹤于30年代在上海美专毕业后,南渡谋生。先后在马来西亚柔佛麻坡中华中学、芙蓉坡中华中学、实兆远南华中学、怡保育才中学任教多年。因他的诗书画造诣俱高,在侨胞中声誉日著。1937年“7·7”卢沟桥烽火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神州。作为一个他乡游子的陈鹤,时刻萦怀祖国,写了不少心情激动的诗篇,号召侨胞共赴国难,同心抗战。其中《椰林叹》诗三首最有激情:
闻南京沦陷
雨花台畔雨霏霏,风卷牙门旭日旗。
桑岛闺心托明月,芜城战骨醉斜晖。
烟迷碧水秦淮曲,雪压芦花玄武湄。
万里家园消息断,南游燕子恨飞飞。
闻长沙沦陷
不识元戎意何如?偃旗频退龙韬殊。
江河南北多囚虏,风雨乾坤一破庐。
三户亡秦闻楚在,廿年复越诏吴徐。
昨宵弹剑襟怀热,空剩余才赋子虚!
闻闽、广沧陷
异域羁身唤奈何?梦中常渡万重波。
江长莫洗愁痕尽,地大徒埋饿莩多。
鲁妇忧时犹抛杼,汪童卫国尚枕戈。
金瓯破碎从头拾,寄语将军剑早磨!
《椰林叹》的中心旨意是:“愁”、“恨”与“热”。他“愁”的是年华虚度,“空剩余才”,“异域羁身”,“万里家园消息断”,不能为国出力。 他“恨”的是“不识元戎”“偃旗频退”之意,以致祖国大好江山沦为“风雨乾坤一破庐”的景象;哀鸿遍野,“江河南北多囚虏”,使多少同胞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大声疾呼“将军剑早磨”,要下收复国土的决心,把祖国河山从头收拾好。他“热”的是国难当头,满怀“弹剑”、“枕戈”的报国热忱。他心中默默祝愿有朝一日,一定要回归祖国亲身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椰林叹》以血泪的激情,唤起侨胞同仇敌忾、与祖国同胞一道抗战到底的决心,洋溢着一个青年华侨崇尚民族气节、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是多么可贵的啊!
1938年,他在马来西亚中华公会主席黄吉甫先生的支持下举办个人画展,将义卖所得款项汇回祖国,支援在前线作战的抗日将士。1941年,他毅然踏上归舟,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先在上海滩上卖画鬻字为生,后又在芜湖、宁波、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许多作品洋溢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抗日将士的英勇事迹。这些爱国情怀主要在诗词中得到体现。在杭州谒岳王庙时,由衷地发出“金牌半出侫臣心”的感叹,在谒中山陵时作出“遗嘱长存呼继志”之吁。
先生之诗画才华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赏识,有次某公拟推荐他任省府要职,他感慨宦海之浮沉,作诗以“不愿为官愿为师”婉言谢绝。
自1952年起,陈先生就在莆六中执教,直到1992年去世,长达40年对青璜山有挥之不去的深厚感情。1982年他写了长诗《青璜颂》,此诗由二首律诗组成:
青璜山上凤朝阳,凤去虬枝向日翔。
稻浪翻风连碧海,松涛涌月照书堂。
倚云楼阁穷千里,扫地典章劫一场。
桃李新春沾化雨,培才为国永争光。

涵水悠悠日夜流,青璜片玉落沧洲。
市厘远隔尘嚣绝,弦诵常聆野鸟酬。
邹鲁文风传瑶岛,壶兰校景占鳌头。
榴花火耀胸怀似,为国争优第一筹。
为期十年的“文革”风烟散去,举国欢腾,文艺界尤然,陈鹤与其他劫后余生的“臭老九”们一样,似乎焕发了青春。1976年暮秋,我的锦江老宅里百菊齐放。我邀请了陈鹤、郑原等文艺界前辈多人抵锦江赏菊。我置酒买蟹设宴款待。陈鹤酒酣技痒,命我铺纸研墨,当场挥毫,作一《菊蟹图》,图成即席赋诗:
霜洁菊花香满枝,黄昏结伴横行时。
无肠害稼人人恨,判入汤锅剥汝脂。
图中除菊花外,还有酒壶、酒杯和四只熟蟹。老画家对粉碎“四人帮”欣忭之情跃然纸上。此图笔力遒劲,敷色淡雅,墨韵淋漓,寓意深刻,众友皆拍手称善。后来我对菊写生,作一《百菊图》,陈先生欣然为此长卷作一长达数百言的序文。
先生看我能画能书亦能诗,所以对我十分器重,恩重如山。得知我要出版画册,特地题一序诗:
挥毫顷刻琼林发,磨墨穷年铁砚穿。
丽白晕红天逊巧,赏同雅俗千秋传。
在一幅白描《葵花图》上,他题曰:
心似葵花常向日,画于瑶岛不沾尘。
八闽铁线双钩笔,屈指方君第一人。
(跋文为:同学弟纪龙君素嗜绘事,勤学好问,竟登钩勒之高峰,爰题一绝,以表钦佩之忱……)
陈先生晚年焕发青春,踌躇满志,打算出版两本书,一本画集,一本自书的诗词集。嘱我向八闽书坛泰斗沈觐寿先生求得两个书签。由于种种原因,此宏愿屡挫未酬。1991年病重期间,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把自书的220首诗全部交给我,特在首页题一诗:
赠君无它物,素积心头血。
敢云思不群,沧海爛明月。
他同时交给我还有一份万余言的《生平自述》。老人家没有明言,但意图很明显,即希望有朝一日能为之出版。
在他百年诞辰前后,我先后三次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出版陈鹤作品的建议,可惜三次都没成功。陈先生的这一遗愿今年终于在莆田市老艺协姚振泉会长的倡议和致公党莆田市委会主委、副市长蒋志雄的大力支持下成为现实。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陈先生若泉下有知,定会感激涕零。
(作者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莆田市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