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操行评定
【发布时间:2007-03-28】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学生操行评定 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我校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规定,参照《中学生德育大纲》有关内容,制定了《莆田六中学生操行评定办法》,采用量化记分法,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考核、评估。几年来,通过量化考核,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1998年来,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明确考核的目的与意义 学生操行评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操行评定,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表现作出科学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能够为学生升学、参军、招工及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发展党团员提供依据,对学校坚持德育首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明学生量化评估体系及其评估内容 为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较准确的评估,我们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项四十条,结合我校实际,规定以下十个方面作为评价学生品德的主要依据。这十项内容分别是:①思想觉悟;②组织纪律;③遵纪守法;④互助友爱;⑤文明礼貌;○6尊敬师长;○7爱护公物;○8热爱劳动;○9卫生习惯;○10仪表仪容。并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尽可能地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客观公正。 三、操行评定方法 操行评定实行评语写实与等级评定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操行评语每学期拟写一次,除以班为单位装订成册入档外,又抄写在学生手册上供学期结束后向家长汇报。每学年再对每生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语拟定及操行等级评定,归入学生个人档案。学校对拟写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分别作了如下要求: (一)思想品德评语的写实要求: 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撰写,班主任根据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日常表现,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结合科任教师意见,并根据以下几个基本要求,整理写成思想品德评语。要求做到: ①真实:实事求是反映学生的表现。 ②具体:语言简明、准确,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 ③全面: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表现,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④重点突出:抓住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等方面的主要优点进行重点评述,反映具体个性的品德特点。同时,对学生的重大奖惩情况也应如实记载。 ⑤一个提倡:提倡个性化评语,即抓住学生的品德特征,尤其是个性特点,以谈话的形式或通信形式写评语,在内容上反映学生每个学期的主要特点或个性;在形式上以情感教育代替批评说教,尽量做到让学生、家长都能愉快接受。 (二)操行等级评定的民主化程序 1、要求: 操行评定等级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分值分别为85分以上、75~84分、60~74分、小于60分。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评定时要做到公平、客观、科学、简明、层次分明。 2、步骤与方法: ①自我评价:学生对照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表现,以其班同学为参照分,比较分析找差距,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缺点,进行自我综合评价并赋分值。 ②小组互评:第一学期初评,第二学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小组评价首先由个人进行自评汇报,然后小组评议,按指标等级标准和评判等级方法对被评价学生进行定量分析,由组长将小组成员对被评价学生的量化意见逐项作出统计,填入评价表。 ③班主任总评:班主任的评价必须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征求科任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进行复核,以把握学生操行的整体性,做到综合、全面地反映被评者的操行等级。 为了便于操作,操行等级评定计分为学生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30%,班主任总评占50%,最后累计折算成总分。原则上得分大于等于85分为优,84-75分为良,74-60分为及格,小于60分为不及格。当学年严重违纪受纪律处分的学生,操行一般评为不及格。 四、操行评定工作的管理 1、由政教处全面负责操行评定工作,学生操行评为不及格的,须经本年段教师讨论并报政教处审核、备案。 2、学生的品德评语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五、操行评定的成效 几年来,通过量化考核,使学校达到了“一改观、二突破”的目标,即学校环境改观,学生在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较好地发挥了导向、诊断和强化学生行为的功能,校园内涌现出许多先进组织和个人。自2000年以来,我校共有9人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7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1个班级被评为省文明班级;4个班级被评为市文明班级,26人被评为莆田市优秀学生干部、41人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其中2001年,我校的林炳坤同学被评为省第一届优秀学生,学生的整体道德风尚明显改观。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校学生各类救灾助困捐款金额有十多万元。 实践证明,学生品德量化考核工作的实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创了学校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一量化考核体系,争取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