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人事信息采集表填表说明
人员人事信息采集表按内容可分为:基本情况、工作简历、职称简历、职称聘任、学历简历、培训情况、论文情况、奖惩情况、年度考核、亲属关系等子表。 一、 基本情况表 (一)基本情况表表式如下: (二)、基本情况表信息指标选填办法 1、单位: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 2、部门:指人员所在单位的内设部门名称,只要填部门代码(部门分为:01校长办公室、02总务处、03政教处、04团委、05教务处、06、实训处07、教研处08、保卫处,科任教师部门为05)。 3、序号:国库工资的代码(国库工资条的编号)如不清楚不要填写 4、姓名:指一个人享有的具有法定意义的姓氏和名字。超过四个汉字的姓名,应简为四个汉字;只有两个汉字的姓名,建议采取中间空一个汉字的形式输入。如李辉,录入为“李 辉”。姓名是一个人的标志,不能使用同音字或别字代替姓名。姓名为空时系统将删除该人员信息。必填。 5、曾用名:指人员曾经使用过的姓氏名字。 6、性别:指人员的生理性别。按男、女选填。必填。 7、出生年月:指人员出生的时间。出生年月确定不一致时,按管理权限,以任免部门确定的时间为准。必填。格式为:如1975年01月出生填197501 8、身份证号:指公安部门颁发给人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的编号。必填 9、籍贯:指人员的原籍地。按行政区划代码选填至县(市)。晋江籍填:350582 外具市填汉字 10、出生地:指人员出生的地方。按行政区划代码选填至县(市)。 11、民族:指人员所属民族的名称。 12、个人身份:指人员在单位中的身份,只要填代码。如:正常分配教师参照公务员(12)、聘用干部(15)、固定工人(21)等。必填。 13、编制类型:反映人员使用的国家编制类型情况。填代码2(事业) 14、经费来源:反映人员工资、福利等经费来源的类别情况。填01(核拨) 15、入伍年月:指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正式参加工作时间。入伍年月确定不一致时,按管理权限,以任免部门确定的时间为准。必填。 16、连续工龄:指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到当前年(或离退休时)的工作时间。首次输入人员的“入伍年月”时,系统按“计算机时钟的年度--‘入伍年月’中的年度 +1”自动生成。对工龄有间断或入伍之前其他工龄须合并计算的人员,连续工龄津贴可用手工按实际数据填入。必填。 17、政治面貌:指人员参加某一党派社团,成为其中一员的政治面貌名称。如中共党员、民盟会员等。多种政治面貌的人员,选择其中一种填写。 18、加入年月:指人员加入党派社团,取得政治面貌的时间。 19、最高学历:指人员当前已毕业(结业、肄业)的最高学历。依码选填(210大学本科毕业、211大学本科在职、214大学本科在职中央党校、215大学本科在职省委党校、310专科毕业、311专科毕业在职、314专科毕业在职中央党校、315专科毕业在职省委党校、410中专毕业、710初中毕业、810小学毕业)。必填。 20、学位:指人员当前已获得的最高学位。依码选填,设402经济学士、404教育学士405文学学士、407理学学士、408工学学士、409农学学士。 21、行政职务(工种):指个人身份为干部类的管理人员,经任免机关正式任命的领导职务名称,兼任多种职务的人员,选其职级最高或主要从事的职务名称填写;个人身份为工人类的工勤人员,从事岗位工作的工种名称。只填代码,1418A校长、1418B副校长,其他的不用填 22、职级:指管理人员当任的行政职务相应的职级。依码选填(09正科、10副科,其它的老师不用填)。 23、享受职务:不用填 24、享受职级:不用填 25、教护类别:填:教龄 年限填:工作实年 26、职称:指人员经过各级职改部门评审通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名称。依码选填(022副高、023中一、024中二、025中三、027见习教师) 27、从事专业:填代码112(中专及技工教育) 28、专业职务:指人员现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同职称 29、聘期:指人员现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起止时间。其中属于续聘的,起始时间也可从其第一次聘任职的时间起填写;聘任有间断的人员,间断在一年以上的,起始时间可从重新聘任职的年月起填写。 30、进入方式(录聘来源):指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事业企业单位时的具体方式。如:考试录用、培训过渡等,依码选填(01国家统分大学生、02国家统分中专生、03军队转业干部、04不包分配大学生、05不包分配中专生、99其它)。 31、进入(录聘)时间:指人员录用(或过渡为)公务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的年月。其中,属于工人转干的,填写转干的时间;属于军转的,填写转业的时间。 32、审批机关:不用填 33、审批文号:不用填 34、岗位证号:指人员获得岗位技术等级证书的号码。填职称证书号码 35、教育证号:指登记人员受培训教育情况的证书的号码。填继续教育证书号码 36、第一外语:指人员学习掌握的第一种外语的语种名称。依代码填(011英语) 37、程度:指人员学习掌握的第一种外语的熟练程度。依代码填(12三级、13四级、14五级、15六级) 38、第二外语:指人员学习掌握的第二种外语的语种名称。 39、程度:指人员学习掌握的第二种外语的熟练程度。 40、健康状况:指人员人体生理机能、营养、发育方面的状况。依代码填(10健康良好、20一般较弱) 41、婚姻状况:指人员当前的婚姻状况。依代码填(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婚) 42、特长:指人员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的技能、专长或较熟练的了解程度。 43、现住址:指人员现居住的地点所在的省、市、县(区)、乡(镇)或街道、门牌、楼层号等。 二、工作简历 (一)工作简历表式:
(二)工作简历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每一条工作简历栏目记录的实际内容窗口如下: 1、序号:记录人员工作简历变动的数量和顺序(系统按变动时间自动排列)。工作简历的采集,从数据库建设来讲,应越简炼越好,以免数据庞大;但根据人事管理的需要,则越详细越好。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采集: ① 从工作人员可以计算连续工龄的时间起采集填写; ② 工作单位变更时采集填写; ③ 职务(含专业技术职务)变动时采集填写; ④ 现任职务、现任前的岗位调整、现任前的下一级职务要准确采集; ⑤ 比较久远并且和现行人事管理意义不大的简历,可简略合并后记录。 2、变动时间:指人员本条简历的起始年月和前一条简历的终止年月。变动时间是本记录的关键字段,删除变动时间,系统即提示是否删除本记录。 3、所在单位及职务:填写人员在本条简历中的工作单位与所在部门名称、当任的职务(包括行政职务和享受职务)或工种名称、行政职务的职级、享受职务的职级、工勤人员的技术等级。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及其相应的专业职级,选填到[职称简历]、[职称聘任]子集中,不应在此采集。 4、变动原因:指本条简历记录产生时的人员、职务、工种等变动的原因。当前简历和进入公务员队伍时的变动原因必填,其他变动原因可酌情选择填写。 三、职称简历 (一)职称简历表式如下:
(二)职称简历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序号:记录人员职称简历变动的次数和顺序(系统按职称的确认时间自动排列)。 2、确认时间:指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通过或职称管理部门批准认定的时间。 3、职称:指人员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名称。依码选填(022副高、023中一、024中二、025中三、027见习教师) 4、获得方式:指人员通过评审、考试等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具体方式(依代码填,1评审、3特批、4选优评审)。 5、证书号码:指人员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的编号。 6、批准文号:指审批机关批准工作人员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时的正式行文字号。 四、职称聘任 (一)职称聘任表表式如下:
(二)职称聘任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序号:记录工作人员职称聘任简历变动的次数和顺序(系统按职称的确认时间自动排列)。 2、聘任时间:指用人单位正式聘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起止时间。 3、指标来源:指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指标来源情况(依代码填,1上级下达指标、2选青专项指标)。 4、专业技术职务:指工作人员被用人单位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依码选填(022副高、023中一、024中二、025中三、027见习教师) 5、变动原因:指本条聘任简历记录产生时的人员或专业技术职务变动原因。 五、学历简历 (一)学历简历表式:
(二)学习简历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序号:记录人员学习简历变动的次数和顺序(系统按职称的确认时间自动排列)。学习简历的采集,一般从中学起填写;学历变动时采集填写一条;当前学历要准确采集;比较久远并且和现行人事管理意义不大的,可简略合并后记录。 2、毕业院校:指人员本条学习简历所在的院校名称。 3、所学专业:指人员在本条学习简历中所学的专业名称。一般采集中专(中技)以上学历的所学专业。 4、学制:指人员本条学习简历中,国家(或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 5、毕业时间:指人员本条学习简历修业期满,获得文凭(包括毕业、结业、肄业)的时间。 6、学习方式:指人员在本条学习简历中采取的学习方式。依代码填(1正规高校、2高教自考、3夜大学、5电视大学、7函授、12正规中专、99其他)。 7、文化程度:指人员本条学习简历获得的学历层次名称,依码选填(210大学本科毕业、211大学本科在职、214大学本科在职中央党校、215大学本科在职省委党校、310专科毕业、311专科毕业在职、314专科毕业在职中央党校、315专科毕业在职省委党校、410中专毕业、710初中毕业、810小学毕业)。 六、培训情况 (一)培训情况表表式:
(二)培训情况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序号:记录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次数和顺序(系统按培训开始(起始)的时间自动排列)。 2、培训班名称:指本次培训班的名称。 3、培训类型:指本次培训教育科目内容的类别。如:10继续教育、30初任培训、40学历学位等。 4、培训渠道:指承担本次培训教育活动的教学系统类别。如: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校、高中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代码管理)。 5、起止时间:指人员参加培训的起始和终止年月。起始时间是本记录关键字段,删除起始时间,系统即提示是否删除本记录。 6、学时:指人员参加培训的课时数量。 7、验证部门:指对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情况进行验证的单位名称。 8、验证时间:指验证部门对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情况进行确认验证的时间。 七、论文情况 (一)论文情况表表式:
(二)论文情况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序号:记录工作人员发表论文情况的数量和顺序。(不用填) 2、发表时间:指论文在某刊物正式发表的日期。 3、论文题目:指论文的题目名称。 4、刊物名称:指正式发表本论文刊物的具体名称。 5、刊号:指出版等主管部门审批确认的刊物字号。 6、作者顺序:指两人以上集体创作同一篇论文时,本人在作者排列顺序中所在的位置(取前三名)。依码填写(0唯一、1第一、2第二、3第三) 7、刊物级别:指刊物机构的行政级别。依码填写(1国家级、2省部级、3地厅级、4县处级、9其他) 八、奖惩情况表 (一) 奖惩情况表表式如下:
(二)奖惩情况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序号:记录人员获得奖励和受到惩处情况的次数和顺序。(不用填) 2、批准时间:指有关部门给予奖惩的决定或行文的时间。时间格式如200501 3、奖惩起止年月:指人员获得奖励和受到惩处的时效。主要有: (时间格式同上) ①有明确时效的奖惩,如:2005年度先进工作者,奖惩起止年月按2005年1月~2005年12月填写;2005年5月起开除留用察看2年,奖惩起止年月按2005年5月~2007年4月填写。 ②没有明确时效的奖惩,如:2005年3月获“通令嘉奖”,奖惩起始时间按2005年3月填写,终止时间不填。 4、奖惩原因:指人员获得奖励和受到惩处的原因。依码填写(0其它奖励、1在本岗位有成绩的、2在科教文卫体有成果的) 5、奖惩种类:反映人员获得奖励的种类、荣誉称号和受到惩戒的种类及名称。依码填写(1003授予奖金、2001劳动模范、2003先进生产/工作者、2006优秀团干部、2007优秀党员、2008优秀工会工作者、2014优秀教师、2015计生先进工作者、2016其他荣誉称号、2021五一劳动奖章、有其它情况的要具体填写类型,可以不用填代号) 6、批准机关:指授予人员奖励,或给予惩戒的批准机关名称。 7、级别:指批准机关机构规格的行政级别。 九、年度考核 (一) 年度考核表表式如下:
系统中的屏幕如下: (二)年度考核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考核起始年份:指人员开始参加考核的第一年度。其中,1993年前已转正定级的人员,考核起始年份确定为1993年;1994年之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参加工作的当年确定为考核起始年份。 2、考核结果:填写1993年以来人员每年年度考核时评审确定的“优秀”、“不称职”等的等次结果(代码管理)。没有违法违纪的离退休人员,年度考核也视同“称职”等次予以采集填写。人员数据输入后,系统自动将所有人员的年度考核等次赋为“称职”,非“称职”的等次结果,须由用户通过修改输入。 十、亲属关系 (一)亲属关系情况表表式如下:
(二)亲属关系情况表指标信息选填办法。 1、序号:记录工作人员家庭成员及主要亲属情况和顺序。根据人员职位、职务、管辖范围及回避规定要求,确定亲属采集范围。(不用填) 2、亲属称谓:指人员与其亲属的关系名称。如:配偶、子、女等。 3、姓名:指人员亲属的姓名。 4、出生年月:指人员亲属的出生时间。 5、政治面貌:指人员亲属参加某一党派社团,成为其中一员的政治面貌名称。如中共党员、民盟会员等。多种政治面貌的工作人员,选择其中一种填写。 6、所在单位及职务:指人员亲属当前所在的工作单位及其当任的职务(职称、工种)。 7、身份证号:指人员亲属由公安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的编号。必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