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六中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更好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切实保护好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现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武强 副组长:郑伟山 徐启明 陈开中 陈 琦 成 员:李永清 李松青 林金沂 陈道毅 刘 芳 黄美蓉 李如玉 邓金花 陈黎萍 蔡秀梅 黄荔葵 邱碧晖 郑 远 林 雨 林 庭 张向阳 陈国强 翁剑锋 杨向阳 曾广在 林 隽 柯国希 各教研组长、高中各段长及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防控甲型H1N1流感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协调、协助相应部门和班级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区教育局请示报告。 二、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组人员主要职责 各部门根据分工,制定各项制度、预案,明确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班级,实行问责制度。 黄武强校长负总责,指挥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总体安排人员、经费等,如有疫情发生,向主管局及疾控中心。 陈开中副校长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 总务处陈道毅主任负责具体保障防控甲型 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安排; 政教处陈琦主任负责督促各班班主任对学生的晨检、因病学生的病情追查及每日报告,加强门卫出入校人员的管理; 团委刘芳书记、宿管部陈国强副主任配合宣传教育、体育锻炼等工作;健康教育由教务处、医务室、政教处、团委具体安排; 各段长、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健康信息采集、病情追踪及每日晨报。 医务室:在市、区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卫生防病的各项工作;宣传疾病防控措施,教给师生防病控病知识,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不适时,要及时主动告诉老师或医务室,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向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组提出合理建议,当好参谋;具体落实传染病信息的采集、追踪和汇总,每日上午9时向区教育局或区疾病防控中心报告疫情;发热学生护送定点医院;指导各班晨检、消毒,疫情发生时指导学校和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配合卫生部门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 H1N1流感疫情;在班主任支持和配合下,了解病例密切接触者与居家医学观察者每日健康状况,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如有疫情发生,报告校领导,由校领导向主管局及疾控中心报告。 三、各部门工作职责: 政教处: 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根据疫情需要,开展晨检工作,及时了解师生身体状况,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督促诊治,并及时报告医务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做好疫情信息渠道畅通。 与医务室一同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防病意识,稳定师生心态,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紧张、恐惧心理。 严格门卫管理,坚持来访人员登记制度,加强教师家属区及外来人员的管理,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一旦疫情发生,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联系工作。 加强寝室管理,教育学生宿舍通风,寝室长发现同学发热、咽疼,全身酸疼等应立即报告生 教务处: 建立学生缺课制度和教师出勤登记,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一旦疫情发生,学生的学习、考试等活动作相应调整。 根据疫情安排调整课程,不增加学业负担,同时加强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对缺课学生恢复后及时安排补课。 建立教师出勤登记制度,做好教师稳定工作。 教师随堂上课时,发现学生不适,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督促就医。 总务处: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同时作好物资与后勤保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配备足够的防护物资及后勤供应准备。 办公室: 负责内外联络做好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工作。接受应对社会质询;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团委会: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告知学生甲流可防可控,教育学生少扎堆,勤洗手,多通风,勤锻炼,不忽视、不恐慌,理性对待疫情,配合学校共同面对疫情,稳定学生情绪。 四、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 2.学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关注甲型H1N1流感流行形势。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 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 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区教育行政部门。 7. 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区医疗机构及区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 建立与区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强化上述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1、卫生防控措施: (1)病例应按照区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配合区卫生部门,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 学校建立与居家医学观察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每日对集中医学观察者实行随访、报告。 (3)在区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学校晨检工作,加强学校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在区卫生部门指导下,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政教处、教务处、校办、团委做好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校办、团委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2、学校防控措施 (1)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区政府批准同意,学校可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3)按照国家和市区政府有关规定,在市、区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1、卫生防控措施 (1)开展晨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5)按卫生部门指导下,每班配备10-15支温度计,每间宿舍配备2支温度计,由总务处到正规厂家购买,由医务室保管。 (6)建议每位学生在家配温度计,在上学前进行主动测量,居家时间也可不定期测量,出现发热症状(≥37.5度)应立即向学校和班主任报告,并立即在家人陪同下到正规医院治疗,居家期间则继续观测。 2、学校防控措施 (1) 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区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A、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等。 B、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区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D、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E、学校停课放假后,要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 F、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康复证明后,经学校确认后方可复学。 G、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H、复课后,学校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区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五、几种情况的处置与安排 (一)发热学生的管理 1、学生中出现发热、咽疼、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应教育学生立即向班主任、生管老师或校医报告。 2、立即护送学生去定点医院就诊,夜间、中午由生活老师护送,上课期间由班主任或校医护送,原则上不支持学生护送与陪护,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要求给学生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让学生在医务室或宿舍等候,电话与定点医院联系专车接送。 3、加强宿舍、教室通风换气。晾晒衣被等 4、班主任对班级发热和因病缺课学生全面追踪访问并报告校医务室。 (二)消毒安排 加强学校的通风、消毒工作,制定消毒通风制度,一旦疫情在本校发生,学校立即在市、区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对所有需要消毒场所进行消毒。由总务处陈道毅主任负责安排。 (三)集中医学观察的安排与管理 1、一旦校内出现疫情,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学生处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工作。 2、密切接触者的走读学生留在家中自行观察7天,每天自量体温并记录。出现发烧症状,需第一时间向学校汇报,班主任要与学生密切联系。 (四)停课、放假的实施程序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1、在区卫生部门和区教育部门配合下,组织调查,核实疫情情况。 2、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 3、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同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向区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提出停课、放假的建议。 4、区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审核批准后,宣布执行。 5、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并争取相关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6、停课期间,如有新病例发生,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 7、当停课、放假时间超过7天,由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评估。达到复课条件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报请区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六、责任追究 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大面积爆发者,报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莆田六中 二○○九年九月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