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涵江六中 >> 名校长工作室 >> 经典个案 >> 正文
以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以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实践研究

莆田第十七中学    黄京琛

摘要: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莆田第十七中学大胆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延最大限度的扩展,从语文学科学习向德育领域延伸,从学生向教师延伸,从学校向家庭延伸。以广义的阅读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将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立体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影响家庭,润泽社会,从而达到立体育人,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    人格发展   立体育人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学生能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是判断一所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文规定“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决定》中又说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表明了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健全人格。

健康人格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即是道德的人格,即是和谐的人格。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自觉地选择自己做人的范式,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

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认识的局限,以及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导致较多的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薄弱,荣辱观念模糊等情况。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因此,从教育的层面,我们提出中学生人格发展教育应将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立体育人,形成教育合力,贯彻中学生人格发展教育目标,让中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帮助他们平安度过这段人生成长的关键期。

在具体实践研究中,我校大胆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延最大限度的扩展,从语文学科学习向德育教育领域延伸,从学生向教师延伸,从学校向家庭延伸。以广义的阅读活动的开展为抓手,抓好四条德育工作主线,即班主任的主导线,学科教师的指导线,学生的自我教育成长线、家庭社会辅助线,进一步完善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努力通过建设书香校园,倡导书香家庭,以读书为纽带,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影响家庭,润泽社会,从而达到立体育人,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目的。

具体实践如下:

(一)设计“润物无声”的阅读教育环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健康人格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1、在班级内建立“读书角”、 “班级墙报”, 校园内建起了“读书长廊”、“校园文化窗”,并进行有针对性地精心布置,如读书名言、书籍海报、读书心得交流园地等。

2、新增3万册纸质图书,4万册电子杂志及图书,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鼓励学生将阅读作为精神休闲的方式。休息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学校图书馆,阅读纸质书籍,或进入电子阅览室使用电脑阅读电子读物。

3、为学生打造“学生自主阅吧”,使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小天地,学校的休息区都能成为孩子们快乐、自主阅读的场所。

 4、开展“校园读书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寒暑假“共读一本书读书征文活动”、 “好书漂流”等活动,以活动增强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5、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协同家长指导学生参与购书、借书、存书、换书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里与家人共同设计、布置一个读书的角落,让家庭也成为阅读场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力推广“亲子阅读”活动,并利用家长会的时间举办一些节目,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自己亲子阅读的经验,鼓励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开展这一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关系,形成阅读实践活动的大环境。

6、在教师层面,依据教师需求,增强图书报刊征订的针对性,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丰富电子文献数据库,多措并举,拓展教师阅读平台,进一步以“读书提升职业境界”为引领,营造教师阅读的浓厚读书氛围。

(二)以校本阅读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努力培养一个高素质的班主任团队。

 通过班主任例会,组织班主任学习《中学德育大纲》、《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中学生守则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提高执行能力。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写班主任校本培训材料,组织校本培训,加强班主任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学习,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步、健康成长。

(三)举办教师读书会,打造一支技术过硬、重视健康人格渗透教育的教师队伍。

提高学生人格教育的关键是有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德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我们从这项实验研究课题起,就十分重视打造一支技术过硬、重视健康人格渗透教育的教师队伍。

我们主要是利用教师教研学习时间,实施“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工程,学习教育经典之作,如《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要相信孩子》、《我喜欢的学校》、《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学的勇气》、《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在学校中培养品德:品德教育实践导引》、《周国平论教育》、《不跪着教书》、《教育是慢的艺术》、《美学散步》等经典。

在共同阅读经典著作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编写校本学习材料《止于至善》,举办教师读书会,共同学习并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教师旧的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对学生的评价观、教师的角色观、教育教学目标观等。

我们规定,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必须把人格品质的培养纳入教师阅读与学习的校本教研中去。我们还定期进行教育教研的交流例会,会上大家共同阅读、学习,各抒已见,相互研讨,取众人之长,大胆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目前我校已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能充分结合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单纯的说教,通过正面形象,通过教学艺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思想、意识、行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打破学科界限,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在诸多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能有切身的体验,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人格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二是阅读,二者都很重要。而对于以在校学习为主,尚未踏入社会的孩子来说,后者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权”的首要内容。阅读的意义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质。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因此,加强阅读指导,是提升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我校本着 “要除草先种庄稼”的原则,以“读书育人”为切入点,进行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教育,努力形成“读书明理,励志做人” 的办学特色。

学校开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与辩论等活动,同时编写校本教材,推出了生动而灵活多样的阅读教育方式:

1、编写《与经典同行》分年级校本诵读材料,利用晨读、午读的时间,开展经典诵读。各班灵活开展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在诵读中使经典之魂深藏于心。

2、开发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活出美好与灿烂》,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

3、组织阅读《以案释法》校本教程推广法制教育,通过“读”—— 阅读典型案例,“释”——以案释法,将理论联系实际,逐渐使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

4、编写《古韵水乡 美丽涵江》乡土教育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增进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对做出色的涵江人的认同,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愫。

5、使用《少年团校校本教材》,加强学校团组织建设,培养合格共青团员,充实团组织队伍,让少先队员中的先进积极分子通过团校的培训,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6、以易解及故事阅读的形式学习《弟子规》,引导学生认同传统优秀思想文化,教育学生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五)校本课程+家长自主读书会,探索指导家庭教育的新途径。

学校采用了家长学校新模式:校本课程+家长自主读书会,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促进亲子沟通,构筑和谐家庭,增强家校共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效果。学校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分享如何做好父母,团购书籍共同阅读。每期家长学校开班前组织家长读书,家长要在读书后,在家长会上结合书中某句话或某段落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反思、自省,并就一些读书会的困惑进行互助交流。群体阅读相对于个体阅读,更有启发性。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每个人分享的经验,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很好的借鉴。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并结合实践进行了改进,这个新模式受到全校一千多家长的欢迎。

以阅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实践让我校收获良多:

(一)学生的人格发展取得显著效益

1、养成读书习惯,书香永驻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个性表现有了明显的好转。经统计,学生课外阅读从“不看”到“看”的人数在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增加,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班级里,打打闹闹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粗脖子红脸的现象基本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津津乐道地谈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同学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少了,即使有大家也会妥善地解决;作业的质量也日益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也有了提高。

2、正确选择图书,学会“辨析”

我们通过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辩论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品味,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图书。随机抽取了学校7~9年级100位学生,对他们所拥有的图书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小说故事、科普读物、人物传记三类书籍慢慢增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阅读的观念正在调整。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进行自觉地判断,思索和分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是宣扬真实还是虚假,准确抑或谬误,正义抑或邪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意识地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而从学生的读书随笔和感言中,这种意识我们也可以略窥一斑。

3、合理实施评价,形成健全人格

(1)交流式的学生互评。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这种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促进了“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点评、修改、鉴赏能力,并教会了学生欣赏他人。

(2)反思式的学生自评。反思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人格特征。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听了或看了同学、教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步骤,勤于阅读、留心观察、自觉修改。

(3)激励性的教师评价。我们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阅读后的成功和喜悦。在评价过程中充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闪光点,始终坚持:找闪光点、分数激励、不批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阅读的心理氛围。在学生的阅读评价卡上,老师的点评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在好书报的引导、激励下,学生人格和才能都会向高层次发展。与书为友,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洁身自好,以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形成优秀的品德,铸就高尚的人格。

    (二)美德少年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传递正能量成为校园一种文化、风尚和追求。

随着人格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行方面突出的学生层出不穷,比如八年(6)班的张震涛获得2015年“涵江区美德少年”荣誉称号,七年(6)班的刘家怡获得2015年“涵江区美德少年” 荣誉称号,同时还有八年(2)班的许咏馨等5位同学被评为涵江区优秀团员。由于德行优秀的学生面越来越广,其正能量的弘扬遍及校园各个角落,学生全方位展示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学科竞赛一等奖。每年考上莆田六中线的学生均在100人左右,被一级达标校录取学生均在150人左右。近5年学校毕业生有8人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学校由此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曾荣获“福建省创安活动先进集体”、“莆田市素质教育优秀校”、“莆田市文明学校”、“莆田市平安学校”、 “莆田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莆田市先进教工之家”等多项称号。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基地”(全省仅四所,全市一所)。目前,学校以良好的学风、校风和优异的中考成绩,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四方学子慕名而来。学校先进的工作经验先后在福建电视台教育频道、莆田电视台、《湄洲日报》、《莆田侨乡时报》等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

(四)在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中,研究“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人较多,成果丰富;但对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校教育中大多虚化了之。我校通过全方位阅读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不仅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而且为落实这一目标寻求策略,实化了第三维目标,弥补了现行学校教育的不足,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当然,本课题研究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各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进行持久、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本项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由于缺少专业理论作支撑,缺少专业人员作指导,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尝试性实践,还不能形成独特的理论,也无法形成专著性的研究成果。

(二)由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无法进行参照对比,无法用准确的数据加以例证,只能通过文字进行描述,因此,研究成果缺少可比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学生有效阅读的一条绿色通道。但由于现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完全摈弃,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还常出现。加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外阅读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时也有难度。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过程逐步处理好。

(四)班级、学校、家庭读书活动的创新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因为活动中各教师、各家长落实力度差异较大,还需提高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认识。

我校在下一个阶段计划将本项研究继续滚动下去,继续以阅读为抓手,以学校文化管理为先导,“培养合格的公民”为依归、阳光心智教育为重点、课程和活动建设为内容、优化家校教育资源为手段,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实践,以满足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成长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继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