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涵江六中 >> 名校长工作室 >> 管理心得 >> 正文
莆田六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19-10-08】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莆田六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汇报

黄武强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各学科教学改革服务。学校本着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宗旨,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和使用管理工作,在办学条件、教师素质、教学效率、教学成果等各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提升,现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证,而信息技术装备是教育信息化必备的基础支撑,我校紧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按照《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深入研究管理和实践运用,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水平。

1、网络广电建设

学校于2000年建成校园网络,目前千兆主干网连接所有建筑楼房,教学场所WIFI信号全覆盖,中国电信莆田分公司向学校提供500M的光纤网络带宽,实现班均出口带宽超过10M。学校还向电信公司租赁云服务平台,在云平台上构建学校对外宣传网站、智慧校园管理和办公系统等,有力地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安全;校园网控中心还配备了防火墙和网上行为管理,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

学校还建有校园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充分利用“班班通”,每天早读和晚自修进行英语听力练习,课间操期间、中午和傍晚站校学生广播站定时进行校园广播。利用闭路电视系统经常为学生播放科教、纪录、德育、法制教育、比赛和教学实验等影片。

2、教室及功能室多媒体设备建设

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配备“班班通”全套设备。包含液晶触摸交互式一体机、音响和高拍仪,每间教室还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1个闭路电视、2个网络信息接口,全部接入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

此外,学校还建有梯形实验演示室3间,多功能阶梯教室及学术报告厅各一间,配有投影机+屏幕+计算机+扩音系统的多媒体设备;有4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录播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按《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配备,可满足学校44个教学班的教学需要。

3、会议室、教工活动中心多媒体建设

学校建有多功能会议室四个,教工活动中心2个。能满足各种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网络教研、校内二次培训等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信息化应用研究。

4、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是购置计算机,每位专任教师都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务后勤等办公人员使用台式电脑,方便教职员工教学与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构建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电子班牌和智慧校园ERP系统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和家校交流,打造校园OA、基础信息管理、资产管理、教务管理、教师档案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社团管理等模块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实现学校管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三是整合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建有学科网、金太阳好教育教学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光大电子阅卷系统、极课大数据学业评价与诊断系统,智慧校园ERP系统平台,并结合利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校本教学资源库,打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应用平台,实现教学智慧化。

二、加强管理,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我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确保我校信息化应用的软硬件安装、培训、实施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写入《莆田六中“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我校教育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

2、加强“班班通”设备管理。我校现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4人,专职网管1人。每个班级均配备电教委员,负责班级多媒体设备管理。对各班级“班班通”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记入《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学校还与电信公司合作,对学校的教学网络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3、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我校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工动员大会、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等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班班通工程对增加课堂容量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要求各教研组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工作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研讨。在“班班通”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学校及时进行指导培训,先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终端使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智能组卷系统使用培训、网上阅卷培训、极课大数据应用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微课制作培训等教育技术的培训。全体教师均能使用“班班通”设备,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近年来,学校还派了多批骨干教师赴上海市西中学、复旦附中等名校跟岗学习。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专题会议,这些培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养。

三、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

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突破口。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承担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的资源搜集、整理和共享(包括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设想、知识背景资料、知识拓展资料、知识应用资料、教辅资源、课件、课例、教学方案设计、各种训练题、教学素材等),全体教师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共识,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状况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这个活动载体,扩展了教师信息资源的来源、交流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目前教育技术、网络资源是我校教师备课和教研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高,效果显著,大力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常规管理,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1、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师备课、上课的常规要求,把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学检查内容的必查项目。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班班通”使用率不低于80%;每学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课时不少于3节;每学期上交3个较高质量的融合课件。在常规检查中,把资源整合,课件制作作为教案的重要指标,在教案中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把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手段运用情况、效果,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纳入教学过程考核。

2、积极开展“网上晒课”、“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的活动。学校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展示、网络课件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对教师提供的课件由学校组织评委进行评议,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将评议结果与学期考核、教师评优佳钩,起到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近三年来全校教师共有300人次参加各类优课、微课大赛,其中祁国伟老师获得2016年部级优课。

3、通过上公开课,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我校坚持每学年每个教师开一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公开课;每个备课组上好一节“同课异构”课,开展一次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一次名师“示范课”和一次新教师“汇报课”活动,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要用好网络资源,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及效果纳入评价指标,占有一定的分值。课后评议中把资源整合、网络课件的制作、使用等情况作为评议、反思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一举措不仅起到引导教师重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重视资源应用的作用,还促进了教师对资源有效整合,网络课件优化组合的能力。

五、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人事与工资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师生考勤、考试监控等领域全面使用信息技术,初步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创新开展家校联系及教学交流工作,使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1、我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以网络平台开展教学交流、网络培训、教育论坛活动。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创建了网上个人工作站,在同行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我校教师陈开中等开发制作的学校人文资料专辑《人文青璜山》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该专辑从学校近百年历史,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中,挖掘人文素材,提炼人文精神,培育人文素养。目前已经发布72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关注人数达12万人。

2、探索通过网络开展家校联系,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引入了极课大数据系统,对教学模型实现常态化采集、专业化分析、智能化管理,探索日常作业、考试数据与学生学业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能够自动把学生学业信息发送给家长,使得家长、老师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建立起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精巧教学的校本化网络服务平台。

3、借助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应用,弥补技术与艺术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与地方课程教材与师资的不足,有效地推动了我校薄弱学科的教学与建设。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经费等各种原因,还有部分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无法落实;部分设备老化,学校闭路系统还是模拟的;课堂实时智能交互系统、同屏技术应用等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尽快完成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达标。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意识的提升,在教学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