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涵江六中 >> 名校长工作室 >> 管理心得 >> 正文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19-09-16】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莆田锦江中学   黄景树

一、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则明确指出“ 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主要思路和做法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依托人工智能优化教师治理体系、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探索教育扶贫新路径,发挥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第一资源作用,为智能教育发展奠定基础。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升中小学样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尝试融合,切实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并提出四个具体建设目标: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从基础设备(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教材、图书、讲义等)到应用(学习、教学、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应用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让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促进师师、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互动。实现用户信息素养提升。提升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与创新发展;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的优化与再造,提升校园管理效能与决策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正在革命性地建构信息社会新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过往,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徘徊在传统教育之外。如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是必然的,这种变革必然成为教育信息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目前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的首要症结,既不是公平和质量,也不是教育经费或资源的低效使用,而是学校系统组织方式的落后。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教育,包括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什么是最有益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策略等。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学生的未来开展教育,而不是面向过去,背向未来。

二、当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分析

1、学校信息化建设条件初具

我校于2003年建成校园网络,中国电信涵江分公司向学校提供400M的光纤网络带宽,实现班均出口带宽超过10M。学校还向电信公司租赁云服务平台,在云平台上构建学校对外宣传网站、教师个人资料存储平台和办公系统等,校园网控中心还配备了防火墙和网上行为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安全。学校建有校园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配备“班班通”全套设备。包含超短焦投影交互式白板、音响和高拍仪,每间教室还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1个网络信息接口,全部接入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

学校还建有多功能阶梯教室1间、教研活动室两间及礼堂1个,配有投影机+屏幕+计算机+扩音系统的多媒体设备;有3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录播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按《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配备,可满足学校40个教学班的教学需要。学校建有多功能会议室2个,基本满足各种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网络教研、校内二次培训等的需要。学校为每位专任教师都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务后勤等办公人员使用台式电脑,方便教职员工教学与管理,建设有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讯通、共享有学科网、金太阳好教育等教学资源平台。

2、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写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我校教育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学校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召开全体教工动员大会、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等反复强调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教研组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工作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研讨。先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终端使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智能组卷系统使用培训、网上阅卷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微课制作培训等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还选派了多批教师外出跟岗学习。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专题会议,以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养。

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突破口。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承担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的资源搜集、整理和共享,全体教师深入探讨,达成共识,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状况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这个活动载体,扩展了教师信息资源的来源、交流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已成为我校教师备课和教研的重要手段。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师备课、上课的常规要求,把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学检查内容的必查项目。每学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课时不少于3节;每学期上交3个较高质量的融合课件。在常规检查中,把资源整合,课件制作作为教案的重要指标,在教案中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把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手段运用情况、效果,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纳入教学过程考核。

积极开展“网上晒课”、“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的比赛活动。学校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展示、网络课件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对教师提供的课件由学校组织评委进行评议,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将评议结果与学期考核、教师评优佳钩,起到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学校坚持每学年每个教师开一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公开课;每个备课组上好一节“同课异构”课,开展一次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一次名师“示范课”和一次新教师“汇报课”活动,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要用好网络资源,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及效果纳入评价指标,占有一定的分值。课后评议中把资源整合、网络课件的制作、使用等情况作为评议、反思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一举措不仅起到引导教师重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重视资源应用的作用,还促进了教师对资源有效整合,网络课件优化组合的能力。

加强“班班通”设备管理。我校现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3人,兼职网管1人。每个班级均配备电教委员,负责班级多媒体设备管理。对各班级“班班通”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记入《班级管理量化考核》。学校还与电信公司合作,对学校的教学网络等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3、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提升发展

目前学校已经完成部分应用系统建设,在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人事与工资管理、图书管理、学籍管理等领域使用信息技术,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学校取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这些应用基本是独立运行,是信息孤岛,没有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随着信息化发展和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在管理方式方面,学校仍存在传统的人工点名效率低下,多卡管理使用复杂还易丢失等弊端。在管理效能方面,由于历史建设原因,目前学校没有稳定的考勤系统和方式,缺乏统一的数据整合、系统联动与综合管理,增加了建设、维护的成本和难度,数据资源也无法得到高效利用。新高考改革下的走班制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教师、教室相对固定的局限,学生变化频繁,考勤统计难度大,对考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寄宿生的管理需妥当便捷的方式实现宿舍考勤管理,保障安全。课堂实时智能交互系统、同屏技术应用等还处于探索阶段。数字图书馆、大数据学业评价与诊断系统目前还处在初级的运行。

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改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意识的提升。目前,学校正与星网锐捷公司合作,打造电子班牌和师生的智慧考勤系统,与优彼致愿合作,构建学生生涯规划、选科指导、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平台,以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明年将加大建设力度,深入打造校园OA、基础信息管理、资产管理、教务管理、教师档案管理、学生社团管理等模块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提升学校数字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结合利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校本教学资源库,打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应用平台,实现学校管理智能化、校本化、数字化。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展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具智能化特征,从而具备了支持这些模式的潜能。然而,如何将先进的理念、适应的教法、有效的技能、科学的工具恰当其时地提供给教师,则是更大的挑战。当前正处在教育与技术再一次较量的尖峰时刻,我们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要为社会的未来需要做好准备,让所有人能共享技术进步、数字化带来的社会福祉;我们也要为教师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不仅让教师职业在经济上有吸引力,还应提升在专业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上的吸引力。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只有面向未来的教育者才能承担起教育未来面临的艰巨挑战。在这场较量中,我们需要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匠心之智,调动一线教师的智慧与经验,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新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逐步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核心工作的全面融合,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顺应时代,在专业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在教书育人岗位上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