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涵江六中 >> 名校长工作室 >> 管理心得 >> 正文
教学有门道 追求高效益 ——成都研修体会 莆田第十七中学 黄京琛
【发布时间:2019-09-02】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教学有门道   追求高效益

——成都研修体会

莆田第十七中学   黄京琛

成都研修,有幸聆听了广西师范大学李庆忠教授的讲座《校长与学校智慧管理》,其中“教学有门道,追求高效益”的章节给我印象深刻。新课程实施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因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为学校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我们学校的全体教师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总结提出了“一思、一问、三悟”的教育理念。

一、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产生问题。

   “思”在最全最大的汉语字典中解释为“想、考虑、动脑筋”,思是大脑运行、思维的过程。它是创新的源头。“思”将伴随着教学的整个过程。

   “ 思”体现在预习中,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已思考,自已理解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在预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并自我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思维高度运行的环节,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的惊讶开始。但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预习。凡事开头难,教师要在初期循循善诱。一个较为成功的预习应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对概念深入剖析、推敲,对例题尝试着一题多解,换个角度去解题;学会对命题、结论变式;对几何公理(或定理)可经尝试着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真正属于自已的直观上的理解。慢慢地让学生明白一个预习的大致方向。

把预习中产生的解决不了问题收集起来,带入课堂,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探讨,解惑。在课堂上,学生抛出问题,解决问题,聆听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又再次高度动作,思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问题的提出总和思考紧密联系。不会思考就不会提问,但思考是隐性的,提出问题是显性的。

二、  多方位的提问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作为汉语言文字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是这样解释的:提出问题来问。古今中外对问的重要性都加以肯定。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每事问”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过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意味着创新。”

但“提问”很经常被人理解为老师向学生提向, “问自已,问同学,问老师”的模式却不常被人使用。《论语》中记载一共有117个问题,其是109个是由弟子向先生的、有7个是弟子间互问,只有一个是孔子提出的。丁石教授说过:“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恐怕不能算是好学生。”

首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问,问问自已这个数学概念有几层要求,这个例题可以换种方法,思路解题吗?将例题题设,结论互换,题设,结论变动?变成新的题目。到了课堂上自问便成了他问。学生问学生,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生互问,师生对问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统筹安排的角色,控制好时间,防止学生跑偏。老师心中要有个明镜,让学困生问中等 生,中等生问优秀生,优秀生问老师。这样让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让知识的掌握过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中问,问中学,让全班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当一个个疑惑的问题被解决掉,疑惑者,解惑者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喜悦,从而引以更浓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相互抛出问题,相互合作、交流、探讨,既让学生轻松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持续保持,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  悟——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一节课上下来,每个学生的悟各有所不同,或浅或深,有所悟,这节课便有收获,就算是成功的一节课。

“悟”的初级,学生从原来的不会,一知半解,到后来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般难度的题目,便是我们教学中常说的学会了。

 “悟”的中级,是在基本学会的基础上,会自已独立归纳,总结出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并会变位思考,因为一道数学题,如果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可得到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如何变位思考呢?老师可以在初期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哪几种常见思路去解题。如:逆向思考,类比联想,教形结合,变用方式,代数方法、几何方法等,这种“悟”能培养学生的灵活和发散思维,开发智力。

 “悟”的高级,便是会对命题变换,创新,抓住问题的本质,变套式为新式,变模仿为创新,从一题多变中深入思考,揭示问题的根本原因及其结果,掌握问题的发展规律,使思维得以训练和发展,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这便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变式教学——利用变式进行教学,一般分为概念变式和过程变式,概念变式方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个更清晰的,多角度的理解。过程变式方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变式教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达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教无定法,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敏而好学、好问,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从而真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改善思维品质,更大程度地发挥和提高智能与潜能,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只有真正教会学生会学,会思,会问,会主动探究,会变通,会动手操作等。那才是终身受用的财富。